We use cookie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on this website to enhance your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ny link on this page you are giving your consent to our Privacy Policy and Cookies Policy.
阿道夫·希特勒 - 傳記 图标

1.9 by Histaprenius


2024年06月12日

关于阿道夫·希特勒 - 傳記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德國政治人物,艺术家,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兼任元首。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希特勒是纳粹大屠杀的主要策劃者、发动者,有證據顯示他知曉並下達了對猶太人的屠殺命令。根據艾希曼、希姆莱和戈培爾等人的陳述,希特勒本人策劃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希特勒本人的陳述亦顯示他意圖屠盡猶太民族。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長於林茨。1907年至1908年曾報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但兩度落榜,1908年至1913年在維也納販賣其畫作維生。1913年迁往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在慕尼黑發动啤酒馆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监禁期间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憑藉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將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稱爲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1933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家议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德国转变为一党专制、极权及独裁统治的国家。希特勒以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為藉口,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他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4月30日),为避免被即将占领柏林的苏联工农红军俘获,希特勒与爱娃夫婦自杀身亡,其尸体被其属下焚毁,後被苏联红军发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其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波蘭人、羅姆人(吉普賽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人士,以及共产主义者、耶和華見證人等異見人士。在战争期间,希特勒及其政权亦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這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最新版本1.9更新日志

Last updated on 2024年06月12日

Minor bug fixes and improvements. Install or update to the newest version to check it out!

翻译中...

更多应用信息

最新版本

请求 阿道夫·希特勒 - 傳記 更新 1.9

上传者

Punk Er

系统要求

Android 6.0+

更多

阿道夫·希特勒 - 傳記 屏幕截图

语言
订阅APKPure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安卓游戏应用的首发体验,最新资讯和玩法教程。
不,谢谢
订阅
订阅成功!
您已订阅APKPure。
订阅APKPure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安卓游戏应用的首发体验,最新资讯和玩法教程。
不,谢谢
订阅
成功!
您已订阅我们的邮件通知。